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蜀志攻略的问题集合。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,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,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。
隆中对作品翻译
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,喜爱吟唱《梁父吟》,他身高八尺,常常把自己和管仲、乐毅相比,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。只有博陵的崔州平,颍川(河南禹州)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,说确实是这样。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。
《隆中对》原文及翻译 原文:亮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身长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惟博陵崔州平、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,谓为信然。时先主屯新野。徐庶见先主,先主器之,谓先主曰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?”先主曰:“君与俱来。
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,闲暇时喜爱吟唱《梁父吟》。他身高八尺,气宇轩昂,常自比管仲、乐毅,然而时人并不认同。唯有博陵崔州平,颖川的徐庶徐元直与他意气相投,认为他的确有此壮志。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。一日,徐庶前来拜见刘备,刘备对他十分器重。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,称他为“卧龙”。
羽、飞乃止。 《隆中对》翻译: 诸葛亮在田地中耕种,喜爱吟唱《梁父吟》。他身高八尺,常常把自己和管仲、乐毅相比,当时的人都不认为是这样。只有博陵崔州平,颍川的徐庶与诸葛友善往来,说是确实这样。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。
诸葛亮小传
1、诸葛亮(181年-234年10月8日),字孔明,号卧龙,徐州琅琊阳都(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)人,三国时期蜀国丞相,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外交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发明家。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,诸葛玄死后,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。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,联孙抗曹,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。形成三国鼎足之势,又夺占荆州。
2、诸葛亮,字孔明,(181---234年)三国时蜀国丞相,山东省沂水县南人,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,父亲曾做过泰山郡丞。他虽是官门之后,却生于乱世,他四岁时我国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。稍为长大,父母便双亡。由叔父诸葛玄抚养。后随诸葛玄到荆州依附刘表。
3、年,诸葛亮劳累过度,病逝于五丈原,官至武乡侯、蜀汉丞相。司马懿在探查蜀军营寨时,称诸葛亮为“天下奇才”。但诸葛亮一死,便注定了蜀国的灭亡。
刘备初次拜访诸葛亮是什么时间
1、发生时间与地点:207年冬至208年春,谈话发生在湖北隆中。会面背景: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,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,前两次未果,第三次得见。谈话内容: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,并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,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,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。历史影响:这次谈话后,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,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。
2、年冬至208年春,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,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。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,第三次终于得见。《隆中对》中,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,提出先取荆州为家,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,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。
3、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,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,准备到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。刘备在第一次初访诸葛亮的时候,通过其一路所见,首先介绍了卧龙冈的环境:高冈流水、疏林茅庐、苍松翠竹、四时野花、清景异常、情趣幽雅。来到茅庐后,询问诸葛亮,结果童子出应,回答不在,刘备只好暂回。
隆中对的作者是谁?
1、隆中对是陈寿写的:陈寿(233—297年),字承祚,西晋巴西安汉(今四川南充)人。他少好学,师事同郡学者谯周,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、东观秘书郎、观阁令史、散骑黄门侍郎等职。当时,宦官黄皓专权,大臣都曲意附从。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,所以屡遭遣黜。入晋以后,历任著作郎、长平太守、治书待御史等职。280年,晋灭东吴,结束了分裂局面。
2、《隆中对》的作者为陈寿,其作品介绍如下:作者介绍:姓名:陈寿字:承祚出生日期:233年逝世日期:297年籍贯:巴西郡安汉县身份: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主要经历:少时好学,曾师事同郡学者谯周,并在蜀汉担任过多个官职,如卫将军主簿、东观秘书郎、观阁令史、散骑黄门侍郎等。
3、《隆中对》作者为陈寿,出生于233年,297年去世,字承祚。巴西郡安汉县,今四川南充人。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。陈寿少时好学,师事同郡学者谯周,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、东观秘书郎、观阁令史、散骑黄门侍郎等职。元康七年病逝,享年六十五。
4、《隆中对》选自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。《三国志》的作者是陈寿。《隆中对》的提法并不是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提出的,而是后人加的,还有一种提法叫《草庐对》。 陈寿(233年~297年),西晋安汉(现四川南充)人,史学家。二十五史中《三国志》的作者。
5、《三国志》的作者是西晋史学家陈寿。《隆中对》的提法并不是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提出的。标题是后人加的,开始名《草庐对》。后来一直名叫《草庐对》或《隆中对》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教材时,以《隆中对》之名将其编入了教材。
6、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,就以《隆中对》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。这一千古名篇,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,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,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。作者简介 陈寿(233年~297年)字承祚,西晋史学家,“二十四史”中《三国志》的作者。
好了,关于“蜀志攻略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“蜀志攻略”有更全面、深入的了解,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。